內臟型臉部老化怎麼回事?

我們常聽到的「你氣色不好」、「沒睡飽?黑眼圈很重」、「最近身體不好皮膚很乾」諸如此類的描述,也經常有患者、觀眾問我為什麼自己化妝還是皮膚暗淡、或是很死白?臉上的斑、膚況、黑眼圈也很難遮!
這些問題背後都指出臉部外顯的改變和身體臟腑機能的老化有關。

結構型老化VS內臟型老化

>>結構型老化:身體筋膜結構、肌肉,受過傷、積勞的慣用姿勢導致有歪斜或代償拉歪臉部,導致整張臉的血液循環不均勻,表現出大小臉、高低顴骨、高低眉。

>>內臟型老化:「真」老化,體內機能不佳。常見徵象:有慢性疲倦感、說話有氣無力,且久坐久躺就腰背痠痛,大便不調(時而便秘、時而腹瀉)。

患者A小姐因工作繁忙加上曾經有重大傷病,身體為了康復消耗許多元氣。診療過程中我發現她在腹部筋膜沾黏特別多,以及下背附近的命門穴與八髎穴周邊的薦髂韌帶兩旁的筋膜也有沾黏。這類型的沾黏不像結構型那樣會有疼痛感不適感,常見是體力不佳、疲倦。

 

為什麼內臟型老化這幾處特別明顯有沾黏?

整個軀幹的下半身(丹田、骨盆)的位置和體內能量有相關,且是奇經八脈的起點,尤其是任、督、沖脈。這整條經脈行走的位置靠近腰、背、臀以及薦椎(八髎穴)附近,當體內氣血、臟腑機能運作低下,也會影響經脈的運行不暢。內臟型老化臉部肌肉都在同位置,但因為上述原因讓臉再生能力下降,吃不到營養而萎縮、下垂乾癟。

除了結構調整解開沾黏,讓下腹的張力明顯減少,透過用藥改善身體機能,將患者睡眠問題、久咳等因體內氣血不足、消耗過多的氣血補起來,讓經脈流通使原本卡在腹部的能量可以向上流通到達臉部。   

臨床怎麼做?

內臟型老化的回春keyman是「臉結構」。試想一個新的塑膠袋,隨著時間與使用次數,增加了許多皺摺與凹痕,它就像臉部乾癟的肌肉與老化皮膚已經形成沾黏打結,要讓塑膠袋變平整有兩種方法:一、塑膠袋裡的東西要膨有彈性。二、想辦法讓裡裡外外的皺摺撫平。
 

臉結構手法先由內將因爲老化卡緊的臉骨釋放張力,並加上針灸解開臉枯瘦狀態,挑開一層層沾黏打結就像幫袋子熨燙,逐一找到死角把它鋪平。死角減少了,營養、血液循環到了臉部各處,整張臉就自然的向上膨潤飽滿,且膚色逐漸轉為紅潤而非原先的暗黃、唇色也從紫色轉為色澤帶紅。
 

在做4D臉結構的過程中,經常看見許多人的生命歷程,手下每一張臉孔可以看見一些這個人的型態、生活用力的方式,哪邊耗損了、哪裡需要用別的方式調整來達到又美又健康的目的。

TOP